成也亲美,败也亲美!美国关税大棒如何打醒加拿大“北美梦”?

九游网游戏平台电脑版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成也亲美,败也亲美!美国关税大棒如何打醒加拿大“北美梦”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15    点击次数:76

"这面包真是加拿大产的?"多伦多超市里,一位老太太眯着眼睛,手指在包装袋上摩挲着那个醒目的枫叶标志。售货员挠了挠头,笑得有点尴尬:"面粉是咱们加拿大的,不过生产线设备嘛...您老明白的。"老太太撇撇嘴,把面包放回货架,嘴里嘟囔着"又是挂羊头卖狗肉"。

最近加拿大各大超市都在上演这出戏码。货架上突然冒出一堆贴着枫叶标志的商品,包装上印着"百分百加拿大制造"、"本土设计"之类的标语,乍一看挺唬人。可稍微懂点门道的人都知道,这些所谓的国产货,机器设备是隔壁老美家的,零部件是从墨西哥运来的,连包装上的油墨都可能产自中国。这场"爱国消费"的热闹,还得从去年特朗普那记关税大棒说起。

时间倒回上世纪五十年代,那时候的加拿大工人发现个怪事:同样是拧螺丝的汽车厂工人,美国同事的工资愣是比自己高出三成。工会代表拍着桌子找老板理论,老板两手一摊:"咱们厂子姓福特,不姓加拿大。"原来《加美汽车协定》签完后,加拿大汽车产量确实翻了三倍,代价却是三大美国车企直接把加拿大变成了"北美组装车间"。渥太华的经济顾问们私下嘀咕:"这哪是合作?分明是请客吃饭,最后连菜单都不让咱们看。"

加拿大西部农场主老约翰至今记得1930年那个噩梦般的夏天。美国突然把关税涨到53%,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麦子顿时成了烫手山芋。价格暴跌75%不说,连买家都找不着了。"美国佬这是要咱们的命啊!"老约翰红着眼睛,看着辛苦一年的收成烂在地里。这场大萧条给加拿大上了血淋淋的一课:经济命脉捏在别人手里,迟早要倒大霉。

1971年8月15日凌晨三点,渥太华财政部大楼灯火通明。电话那头,加拿大驻美大使的声音都在发抖:"尼克松总统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%关税..."时任总理特鲁多摔了咖啡杯,对着满屋子官员吼道:"上午股市开盘前,必须找到新买家!"这场后来被称为"尼克松冲击"的变故,让加拿大经济结结实实挨了一记闷棍。

2018年的钢铝关税战更是让人哭笑不得。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笑眯眯地对加拿大外长弗里兰说:"要不...你们把乳制品市场开放了?"弗里兰当场爆了粗口。明眼人都知道,所谓"国家安全"根本是扯淡,就是变着法儿要好处。加拿大不得不对价值128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结果伤敌八百自损一千。

蒙特利尔老城区的咖啡馆里,两个做进出口生意的老伙计正在唉声叹气。"咱们85%的出口都得看美国脸色,跟被媳妇管着零花钱有啥区别?""更绝的是那个北美防空司令部,导弹防御系统建在咱们地盘上,指挥权却在科罗拉多!"服务员过来添咖啡时插了句嘴:"您二位点的提姆霍顿咖啡...对了,这牌子2014年就被汉堡王收购了。"两人面面相觑,苦笑着摇头。

2023年布鲁塞尔的谈判桌上,加拿大贸易部长玛丽·吴握着钢笔的手有点发抖。签下《欧加自贸协定》的瞬间,她突然想起爷爷常说的话:"孩子,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——哪怕那个篮子又大又漂亮。"转头看见随行顾问手机屏幕上跳动的纽约股市行情,她又无奈地笑了笑。这些年加拿大没少尝试"去美国化",可就像戒烟的老烟枪,明明知道有害,就是戒不掉那股瘾。

多伦多大学的年轻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个段子:"知道为什么加拿大鹅那么凶吗?因为它们祖祖辈辈都在和美利坚鹰抢地盘。"学生们哄堂大笑,笑着笑着又沉默了。离天堂太远,离美国太近,这句墨西哥谚语如今被裱起来挂在加拿大总理办公室的墙上。当"枫叶认证"沦为自欺欺人的把戏,或许该认真想想:一个连爱国消费都要看邻居脸色的国家,到底算不算真正的主权国家?

温哥华港口的老码头工人汤姆说得实在:"咱们跟美国就像老夫老妻,吵归吵闹归闹,日子还得过。"这话不假,可问题是,这婚姻里加拿大越来越像那个忍气吞声的一方。从汽车协定到北美自贸区,从军事同盟到供应链绑定,加拿大就像陷入温水里的青蛙,等发现水快烧开时,腿已经软得跳不动了。

渥太华议会大厦里,新上任的工业部长正在翻看一份报告。数据显示美国资本仍然控制着加拿大制造业的半壁江山,连老百姓每天喝的牛奶都有三成来自美国控股的乳品厂。他揉了揉太阳穴,想起昨天女儿问的问题:"爸爸,为什么我的加拿大历史课本里,每五页就出现一次美国?"这个问题,或许需要整个国家用下一个一百五十年来回答。

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,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。